“职业体验智慧学习工场”项目开启申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产教融合+”服务教育创新驱动,以校企合作延伸办学教学成效,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劳动实践场景,构筑基于职业场景和真实生产任务的劳动实践教育新内容、新模式、新平台,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老九匠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了“职业体验智慧学习工场” 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启动申报工作。
一、项目背景
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新要求,是全面发展现代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重大科技创新正在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重塑社会生产形态,知识获取方式、传授方式和使用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因此,创新教育必须面向真实的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要求:用10年左右时间,形成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显著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构建智慧学习支持环境,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设立长期研究项目和研究基地,促进人才、学科、科研良性互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探索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协同创新联盟,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
二、项目概况
“职业体验智慧学习工场”项目面向各院校、企业、园区、生产劳动实践基地、研学基地、文体基地等开展建设,项目内容包括如下:
(一) 以产教融合为机制发展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框架。职业核心素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是社会主义特色教育体系的必然需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核心素养的理念与内容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因此,要将其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构建具有专业特色、区域特色、产学特色的,产教融合机制下的学生职业核心素养模型,并广泛开展实地实践,不断升级框架内容,与时俱进、与市俱进、与生俱进,以此发展并切实提升学生职业核心素养。
(二) 打造符合国情社情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劳动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劳动实践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实践教育需要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深入开展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多方式劳动实践,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整合各方面力量,拓宽教育途径,形成协同育人格局。让学生亲历多种类、多形式的劳动过程,强化实践体验与育人实效,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实践教育体系,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三) 以数字化场景构建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新空间。数字化场景不仅仅是物理意义的空间维度,而是在实体建筑、真实学习环境基础上,基于在劳动、科学、文化、体育等领域真实场景下的数字化学习探索,运用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通过真实场景与情境化虚拟仿真场景的融合创新,构建出的面向未来的师生的虚实结合的数字化场景、过程、内容综合教育体。形成与学校教育空间互补优势,实现学生真学真做,真悟真为、综合发展的有效能力习得。
三、申报范围
具备相关建设基础或专业资源,对通过利用劳动实践教育、数字化技术建设产教融合型职业体验智慧学习工场意向明确的有关学校、企业、园区、生产劳动实践基地、研学基地、文体基地等。
四、实施程序
(一) 申报开放:请申报单位下载填写项目申报书,打印并加盖公章,扫描后于项目申报进行提交;
(二) 集中审核:根据实际申报情况,统一组织专家进行资质评审;
(三) 实施建设:入选单位共同参与实施项目建设;
(四) 验收确认:成立行业专家组对各单位建设成果进行验收,授予验收合格单位为“职业体验智慧学习工场”。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廖老师15287136362
朱老师13810095398